科研队伍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博导,现任南开大学党委网信办(大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南开大学智能物联网教学团队负责人,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改革建设高校(南开大学)负责人;南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首届主任,国家环境保护城市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访问学者;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天津科普大使,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异构计算、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系统等领域,主持和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自然科学基金、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之江实验室开放课题等10多项。在TC、TPDS、TGRS、ICPP、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出版和翻译教材10余部,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杰出会员、CCF理事、体系结构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员,ACM会员,IEEE CS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专题编委,中国科技辅导员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津南区科协常委。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副主任。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201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2018年天津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9年南开大学首届教育教学奖励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环保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1项(结题评价为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天津市自然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项目1项及校企合作项目多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在TPAMI、TMI、IJIS、CVPR、AAAI、TIP、ECCV、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长期从事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承担了学校和教学部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编写教材13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第八完成人),南开大学教学成果奖6项。作为负责人主持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重点推进“AI通识教育”及“P-MASE研究性教学”相关工作,提升学生的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并通过慕课、导教班等途径扩大工作成效的辐射影响。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主要科研方向包括:人脸检测、识别与检索,大规模指纹检索,视频目标的检测、匹配与检索,视频摘要、索引与检索,文字识别,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基础理论等。曾领导创建南开大学—SUN公司Java中心,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天津信息港工程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多项。先后获得天津市青年科技奖和天津市市级信息工程、信息成果奖多项。主讲本科生必修课《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研究生课程《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多次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的创新项目并获奖,取得了大量的教学教研成果,在国内外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硕/电子信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专硕导师。201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完成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面向分布式智能系统的可信计算与隐私计算,AIGC大模型测评。曾入选内蒙古新世纪321人才计划,获评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目前主持省级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它服务国家大型企事业单位项目多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 课题等国家重大项目多项。在IEEE TDSC/TMC/TCom、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国内外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转化2项。入职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前,长期从事软件工程和人工智能专业教学科研工作,曾主讲《人工智能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取得了大量教学教研成果。积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曾组织研究生多次参加“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全国一、二等奖。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高光谱图像解混、多目标优化和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近五年在遥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等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百青计划”获得者,入选天津市第一批青年科技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嵌入式系统专委青年科技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CCF YOCSEF天津学术委员会主席 2022-2023,CCF嵌入式系统专委常务委员。2021年获CCF-蚂蚁科研基金学者,2022年获CCF-华为胡杨林基金学者,2023年获CCF-百度松果基金学者。担任CCF A 类期TC、TPDS、NeurIPS、 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重要期刊和会议审稿专家及客座编委。长期从事智能处理器芯片及系统、系统安全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并多次主持系统研发设计,具备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特别是在体系结构、系统安全方面,先后主持军科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40余项,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项目组织经验。近三年带领研究组成员发表高水平期刊与会议论文三十余篇,以一作或通信发表论文19篇(其中 CCF A 类 11 篇,SCI 一区/二区 4 篇,中国计算机学会 CCCF 1 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2部。2023年获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奖”。2023年获华为技术难题挑战“火花奖”(天津地区首次),受任正非先生接见并座谈。前期带领研究团队成员研发建设了”南开大学智慧校园物联网教学示范平台”,受到中国科学网、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报道,作为学院研究成果代表刊登在Nature期刊南开大学百年校庆特刊。主讲本科生课程《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生课程《高性能嵌入式体系结构——FPGA设计》。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硕导,近几年来一直从事数据库技术、云环境下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目标导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多次指导本科生获得国家、天津市和学校的创新项目并获奖,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中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

王刚,博士,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天津市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成员,西浦全国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校企项目、教改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9篇,主持和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

2006/09--2010/07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化专业攻读学士学位,2010/09--2013/03 天津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13/09--2016/06 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主要为翼伞建模与控制、自抗扰控制等。

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副研究员,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物联网云边端智能协同调度、安全智能物联网、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融合方面的研究,2021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近三年在Applied Soft Computing、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等国际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专利和软著10余项。

龚成,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博士后,分别于2016年和2022年在南开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深度神经网络量化压缩、异构计算和机器学习,在软件学报、Information Sci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和 IEEE TPDS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物联网工程系实验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员。研究兴趣包括GPGPU、并行计算、FPGA等领域,先后发表EI检索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项。

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师,智能物联网团队骨干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研究兴趣包括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先后发表EI检索论文2篇,申请软件著作权2项。

